从“抵触抗拒”到“快乐同行”——师生晨练矛盾引发的思考

2017年9月,我来到***小学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仅仅一个月,就认识了一位特殊的“才女”:在办公室伏案写作,忽听得楼下“呜呜呜”啼哭声,我立刻起身来到楼梯口准备下楼一看究竟。没成想,楼梯口站着三四位干部,“又是六4班杨**哭呢吧”“这孩子总这样,真没办法”“书记您也听见了,没事,这孩子总这样”,看来这孩子是“惯犯”。不放心的我,还是循声走到班里,只见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姑娘,坐在椅子上仰天痛哭,老师学生好似见惯不怪,无人问津。老师见我进来,立刻起身说:“书记,这孩子就这样。学习、特长各方面都特别好,就是一不高兴、不顺心就大哭,不管她一会儿就好”。真的没事吗?这个特殊的“才女”,一下走进了我的心里。

从“抵触抗拒”到“快乐同行”——师生晨练矛盾引发的思考

转眼到了冬天,该是晨练的好时机。由于孩子出操率低,党支部连同德育处一起抓出操情况。这不,刚刚巡视到四层,杨**与班主任老师剑拔弩张的画面映入我的眼帘:“你到底去不去?学校要求必须出操,谁也不能例外!”在老师稍带强制的口吻下,女孩“哇”的肆无忌惮大哭起来,“哭什么,书记来了,出不出操,你自己跟书记说。”可能也是情急之下,老师一下把矛盾推向了我,怎么办?一方面是不肯出操嚎啕大哭的杨**,一方面是情绪失控束手无策的班主任老师,面对这样的矛盾冲突,我该怎么办?针锋相对,肯定更加激化矛盾,不如来个“以柔克刚”。

我上去拉着杨**的小手,悄悄对她说:“走,帮老师一个忙,跟我去各楼层巡视,看看哪个班有不出操的,怎么样?”杨**瞬间止住啼哭,眼神发光,坚定地点点头。“时间有限,我负责四层、三层,你直接去一层二层,数数每个班有多少不出操的学生,咱们大厅集合!”“嗯,好嘞!”瞬间,一个泪眼婆娑的小姑娘,眼睛里闪着兴奋与快乐。五分钟后,杨**气喘吁吁地带着准确的数据与我汇合,“老师,一层二层全部出勤,没有学生在教室。”“真棒,看来孩子们锻炼的热情还是很高的!你有什么想法?”“我,我,我也应该出勤,学校是为我们身体好。”多么懂事明白的孩子,接着我对她说:“**,跟我一起跑步吧,我跑得慢,你能适应吗?”“行啊,没问题!”爽快的答应了。跑步过程中,我俩不时相视一笑,或相互鼓励,或携手同行,足足跑下了6圈,与同学们完全一样。

跑步结束,老师不好意思的走过来对我说:“书记,谢谢您!我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其实,她情绪失控、嚎啕大哭,也跟我的处理方式有关系,我缺乏耐心和恰当的方法,最关键的是我没有走进她的心里。我会调整自己,尊重关爱他们,跟他们共同成长。”听了老师的话,我甚是欣慰。教育就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有时候,不用说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行为,就能够赢得一切。

【分析反思】

长期以来,传统的“师道尊严”一直使教师处于强势地位,而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提出,关心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核心,尤其是叶澜教授关于“新基础教育”的“三让”观点,即:让教育还原为本色的教育,就是尊重、实践教育规律;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

1.尊重学生,让教育还原本色

新基础教育实践研究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即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需要与之配套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民主意识的提升,时刻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鼓励与表扬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案例中,当教师的要求与学生的想法不一致时,教师选择的是命令、强制以及以强压弱,试图用“书记”来逼迫孩子就范,但是孩子仍然不买账,用嚎啕大哭宣泄自己的情绪。相信不只面对教师,面对家长,面对社会,也已经构成了这种的模式:得不到满足,得不到理解,索性就用哭来表达不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因势利导,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碰撞与交流。案例中,我采用“示弱”的方式,让孩子体验到被需要、被认可:邀请孩子帮忙巡视,以“检查者”的姿态穿梭于每一个教室,体会到帮助老师的快乐;陪“跑步很慢的老师”一起晨练,孩子觉得自己瞬间强大,担负起鼓励老师、精神支持的巨大作用。最重要的是,在学生需要理解和疏导的时候,要带给他们安全感,给予孩子时间、空间唤醒他们的自觉与主动,还原教育的本色。

2.愉悦接受,促学生健康成长

师生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学校度过,甚至比陪伴家人的时间还要长。教师的教育艺术、创造才能,正是在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得到发挥。作为老师,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需求,能否抓住孩子转瞬即逝的渴望,用耐心、爱心、诚心给孩子营造安全的港湾。当学生不情不愿时,你能否尊重理解;当学生没精打采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孤独无助时,你能否成为坚强后盾;当学生丧失信心时,你能否给予力量;当学生抵触抗拒时,你能否使他们欣然接受。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

案例中,悄悄拉起孩子的小手,给予孩子爱的力量;与孩子共同完成巡视任务,给予充分的信任与尊重;让孩子亲眼看到教室内的空空无也,深切体验、感受到学生积极锻炼的热情,是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从“痛苦的抗拒”到“愉悦的接受”,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师生互动,使生命共生共长

新基础教育强调,要为每一个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与生命力的勃发创设良好的成长氛围和发展基础。对待孩子如此,对待教师亦是如此。案例中,进入教室的我,并没有对老师的做法加以干涉,因为我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和教育契机;面对楼道内针锋相对的师生,我并没有对老师的行为横加指责;最后危机处理成功后,也没有以强者姿态,对教师进行说服教育。一切语言都在尊重、信任、关爱中流淌,一切力量都在践行、示范、引领中传递。是的,学校教育中,学生健康成长固然重要,而教师的唤醒与激励更加重要。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创设良好的成长氛围,促进每一个生命的共生共长。

孩子是一本厚厚的教科书,需要我们用心研读;教育是一项永恒的主题,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投入研究。带着这份热爱,让你我在幸福的旅途中,携手同行。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