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说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说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

2、培养学生正确的计算能力,渗透教学源于生活 ,要学会

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3、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激发学生认真计算的热情和善于探索、思考的学习品质。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法、学法:

教法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质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在学法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来获取新知识。

使用的教具:多媒体展示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主题图。

(一)、导入新授

1、基础训练

竖式计算:

51×8      34×2     126×4

说一说,在列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笔算的方法: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目的:为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竖式做下铺垫。

2、导入新课

经过检验,老师发现你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都很好,下面老师考考没学过的知识,敢不敢接受挑战?

(二)、探索发现

1、独立尝试

(课件)从图中你能读出哪些数学信息?谁能列式?

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列式:14×12=

思考,这个算式和原来学过的有什么不同?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2、交流、汇报

(1)组内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时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同学的解法充分发表看法。

设计目的:重在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并使学生学会倾听与分析。

(2)小组汇报

每一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部分小组代表汇报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教师适时介入。)

学生一:先算14×2=28,  14×10=140   再算  140+28=168

师总结:把12套分成2套和10套,就是算2个14和10个14,分开算后就变成了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了,我们要算12

个14,把两部分合并起来。。

学生二:先算4×12=48, 10×12=120   再算: 120 +48=168

(3)教师点拨

学生出现笔算的方法:教师发现有的同学勇敢的进行了尝试,列竖式计算,谁愿意将你的竖式展现给大家看看。(学生黑板展示竖式)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笔算方法计算14×12。(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问:在列竖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

14 ×12  = 168(本)

1   4

×   1   2

      2   8         ……1 4 × 2 = 28                   2  8

1   4             ……1 4 × 1 0 = 140          +  1  4  0

  1   6   8         ……28 + 140 = 168               1  6  8

3、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小老师讲解竖式书写过程。)

a、你能发现横式与竖式之间的联系吗?

b、第一步横式在哪?第二步横式呢?但横式明明是140,而不是14呀?

c、0写不写一样吗?

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28是谁与谁相乘得到的?表示什么?竖式中的14呢?”“假如把计算过程分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你觉得哪个步骤最关键?”(在叙述过程中教师板书竖式对应的分步算式中两个积及两积之和。)设计目的:从横式出发引导学生沿分步算式去寻找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及两积之和。把算理进行有序的梳理,感悟竖式与横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延伸至思维深处。

指名学生说说竖式的列式过程。)

目标达成:通过竖式板演的过程,学生自主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完成目标2。同时在老师提示下,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完成目标3

4、验证结果

交换14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

设计目的:强化了练习,也为今后的乘法验算打下基础。

(三)、巩固发散

1、基本训练(竖式计算)

44×11        32×12        23×13        12×12    

2、拓展训练

李爷爷家用24个笼子养兔子,每个笼子里有12只兔子,李爷爷家养了多少只兔子?

(四)、评价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